2月6日上午,蘇州市召開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大會,可容納1500人的會議現場座無虛席,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科研院校、金融服務機構等齊聚一堂。大會以踐行“四敢”的精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堅定決心,鞏固拓展實體經濟優勢、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執著追求,推動蘇州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發展逐浪前行、勇立潮頭,不斷實現新的超越,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蘇州新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議還發布《2022年產業創新集群和新興服務業發展白皮書》及相關政策匯編,加快推動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突破成勢。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慶文主持會議并作具體部署。
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成效顯著
張家港的新能源、常熟的聲學、太倉的汽車零部件、昆山的元宇宙、吳江的纖維、吳中的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相城的智能車聯網、姑蘇的數字創意和高技術服務、園區的納米、虎丘的光子……蘇州區縣十位政府主要負責人的推介讓市場看到了一個個逐浪“起勢”中的特色產業創新集群。
曹路寶表示,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整體起勢,奠定了向更深層次邁進的堅實基礎。據悉,2022年,在蘇州市委市政府有力領導下,全市上下凝聚共識,密切配合,瞄準數字經濟“新賽道”“主賽道”,以優勢產業為基礎,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集群組織為形態,重點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和新興服務業,聚焦25個重點細分領域,推動“八個一”工作機制落實落細,全面推進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從“起勢”走向“成勢”。
據了解,2022年,蘇州電子信息等四大主導產業實現總產值3.96萬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超90%,服務業增加值達1.22萬億元。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高端紡織、納米新材料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蘇州市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連續三年獲得國務院真抓實干督查激勵表彰。
一年來,蘇州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成效顯著。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高端紡織、納米新材料3個制造業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新增9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12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蘇州實驗室揭牌成立,新增3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有效高企達1.3萬家,位居全國第四;新增科創板上市企業10家、累計48家,均居全國第三;累計上市企業243家,位居全國第五。
此外,2022年蘇州新增一流領軍人才2600名以上;組建蘇州創新投資集團,設立200億元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基金,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授信力度;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規上工業企業覆蓋率近 90%;擁有全球“燈塔工廠”6家;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金額超3400億元,占全國總量40%以上。
數字經濟時代以融合發展為路徑
曹路寶表示,融合發展是時代大趨勢,為縱深推進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明確重點、找準路徑;當前要聚焦重點領域持續發力,推動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突破成勢。
他指出,融合發展,一是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鍛造產業創新集群發展領先優勢,要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全面發力數字產業化。
二是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不斷激發產業創新集群發展內在動力。要聚焦重點領域加快突破,發揮好龍頭企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牽引力和帶動力,加強對產業鏈關聯企業的吸附和集聚,不斷提升蘇州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對國內大循環的支撐能力。特別是要加快汽車產業創新集群發展,把整車作為重點突破口,集聚更多零部件、軟件、芯片等關鍵技術企業,用5年左右時間打造一個新的萬億級產業。
三是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著力強化產業創新集群發展關鍵支撐,要全力支持高校發展、要加快建設重大創新載體、推動各類人才集聚,全方位打響“人到蘇州必有為”工作品牌;堅持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教育鏈“四鏈融合”。
四是推動產城人深度融合,進一步拓展產業創新集群發展有效空間。建設產業創新集群,產業是動力、城市是空間、人是主體。要打造優勢突出的細分領域產業創新集群、要營造更多相對集聚的創新空間和產業空間、要提供更高品質的宜居生活環境。